|

当前位置: 凯发真人娱乐首先 > 见义勇为

万里跨越,用血脉传递生命的希望-凯发真人娱乐首先

发布时间:2024-06-18 16:26 来源:青阳县委政法委 阅读次数:
【字体大小:】

徐茂群,21岁,青阳县丁桥镇人吉林大学交通学院2021级本科生。日前,因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,徐茂群获评青阳县“见义勇为先进个人”荣誉称号。

一份特殊的成人礼物

2022年6月17日,徐茂群和父亲相约到县金龟广场参加·无偿献血活动。在县三献志愿者的宣传讲解下,他认识到,造血干细胞捐献行为,是挽救生命,彰显大爱的崇高义举。他毫不犹豫地成功献血,并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的留样。这也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无偿献血,他说:“这是送给自己18岁的成人礼物,希望能够帮助到别人,如果配型成功绝不悔捐。”

 

平日里,徐茂群勤奋好学,乐于助人,深受师生们的喜爱。在家中,他是位懂事孝顺的孩子。每年寒暑假回家,他都要和退伍军人的父亲一起,积极参加青阳县公安局“江淮义警”志愿者。他不怕吃苦,勇于奉献,积极参与治安巡逻、法治宣传,协助公安机关侦查破案等活动。他的脚步遍布街巷各个角落,为维护辖区内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,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和担当。

两年迎来初心回响

2024年4月9日下午,在平静的校园,徐茂群接到来自家乡红十字会的电话,告知他的造血干细胞与一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,这位患者正饱受病痛折磨,生命危在旦夕。

尽管他马上要考研,学习非常紧张,但他当即表示愿意捐献,同时也得到了父亲、母亲和姐姐的全力支持。

两年迎来初心回响,他以实际行动践行18岁的誓言。

三次不远千里奔赴,只为生命续航

然而,捐献造血干细胞并非易事。首先,徐茂群需要进行一系列严格的体检和配型复检,以确保他的身体状况适合捐献。同时,他还需要克服长途跋涉的困难,要从吉林大学回到遥远的家乡进行捐献,往返一次就要跨越四千多公里,这意味着,如果徐茂群的造血干细胞高配成功,他就要从学校往返家乡两次——八千多公里。面对这些挑战,徐茂群并没有退缩,他深知,捐献的这一小袋造血干细胞,可以从死亡线上挽救一条鲜活的生命。

   

在池州市红十字会的安排下,5月1日,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回家的旅程。5月3日,在青阳县三献志愿者协会志愿者的陪同下,来到池州市人民医院,进行了详细的体检和配型复检。5月中旬,他的造血干细胞终于与患者成功匹配。

在安徽省红十字会和池州市红十字会的协商安排下,5月29日,徐茂群从吉林大学赶赴合肥,入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,进行捐献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。

    6月3日上午,徐茂群躺在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的床上,看着采集血细胞分离机缓缓运转,他的造血干细胞被一点点收集起来。他知道,这些充满生命力的细胞将带着他的爱心和祝福,跨越千山万水,为生命续航。经过几个小时的采集,徐茂群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悬浮液378毫升。他也光荣的成为全国第17676例、安徽省第624例、池州市第8例、青阳县第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。

   

徐茂群用善举书写了一段跨越万里、挽救他人生命的感人故事。他谦虚地表示,“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,生命是宝贵的,能够帮助他人重获新生,是我最大的荣幸。我会继续努力学习,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。”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
网站地图